桂林健康科学研究会举办《中医生命急救3分钟》科普培训 助力提升市民急救能力

编辑:陈璐
2025-04-01
来源:灿烂中国

3月30日上午,桂林健康科学研究会在桂林健康城成功举行《中医生命急救3分钟》培训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医生命急救三分钟技术第二代传承人、忻医生传承弟子,同时也是上海南旎湾慈善基金会生命救助事业部培训导师的常心女士担任主讲,吸引了众多医学爱好者、社区工作者以及普通市民前来学习。

中医生命急救之法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灵枢·厥病》中就有各类急症记载及救急方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三国志•华佗传》等古籍中也有相关急救案例。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散佚,这些宝贵的中医急救方法濒临失传 。忻自良医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总结出“中医生命急救三分钟”标准化技术,为现代急救开辟了新路径。

培训中,常心女士详细讲解了“中医生命急救三分钟”标准化技术的各个要点。在中医醒神开窍术——“扎”方面,她指出,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昏厥、呼吸停止等急性症状时,首选针刺人中穴,同时针刺耳尖、手十宣、脚十宣。对于活血化瘀术——“含”,常心强调了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常心女士还深入阐释了中医急救技术利用辩证施治、调整机体内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介绍了该技术在高热、中风、晕厥等急性病、危重症以及中毒、过敏反应等方面的应用范围。同时,她特别提醒,使用中医生命急救技术需要专业的中医人员进行辩证施治,非专业人员使用不当可能加重病情。

中医生命急救三分钟创始人忻自良先生,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专业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曾获美国密歇根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奖学金。1989年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师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

忻自良除了是“中医生命急救三分钟标准化技术”的创始人,他还开创了中医心包经泵压术、五心运气回阳术、五心运气推拿针灸疗法等。主张非药物自然疗法,擅长融合中国传统医学、现代西方医学以及人工智能学习技术,创立的Dr.Xin品牌走在世界前沿。

中医生命急救三分钟的核心要领便是“扎、含、泵、捂、放”。


在心包经泵压术——“泵”环节,常心准确地介绍了内关穴和中府穴、三阴交和阴陵泉的位置,并现场演示手按压法,让学员们能直观地学习操作。在五心运气回阳术——“捂”方面,她讲解了头顶心(百会)、手心(劳宫)、脚心(涌泉)的位置及手捂的方法。常心还重点介绍了中医脑卒中急救术——“放”,即针刺耳尖、手十宣、脚十宣放血。

中医生命急救三分钟五大核心要素中的“放”:在耳尖和手十宣脚十宣放后,顿觉神清气爽。

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实用、针对性强,通过常心女士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现场演示,他们对中医生命急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一位社区工作者说:“学会这些急救技能后,以后在社区遇到紧急情况,我就能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帮助他人了。”

桂林健康科学研究会陆昱会长在本次科普培训的总结时表示,举办此次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市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中医生命急救技术。未来,研究会还将继续组织相关培训和科普活动,推广中医生命急救知识,为保障市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但必须明确的是,“中医生命急救3分钟”虽有效,却不是万能的。它无法完全替代现代医学急救体系,比如遇到严重创伤、大量出血等情况,仅靠中医急救远远不够;在操作上,若不规范也可能影响效果。而且,它只是急救的开端,后续专业的医疗救治至关重要。所以,大家既要重视学习“中医生命急救3分钟”技术,也要清楚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关键时刻及时呼叫120并配合专业救治。

编辑:陈璐

责编:王丽

审核:张虎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广告图
ABUIABAEGAAg6sKGrAYotYXXxgMwhAc4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