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蓝天创始人张铁中先生谈自闭症运动训练的因与果

编辑:陈璐
2025-04-18
来源:灿烂中国

图片

作为一名长年从事运动训练的专业人士,回顾自己从武术教学到开展自闭症儿童的运动训练的漫长生涯,我一直秉承的初心就是: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也正如我崇敬的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先生所践行的那样:选择做难事!我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着敏锐和深刻的体验,从运动对于自身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启迪,到观察出参加武术训练的学员们的专注力提升和情绪管理的增强,点点滴滴无一不时刻引发我对于运动改变大脑的思考。偶然的机缘下,我接触到自闭症儿童训练领域,对于自闭症儿童和家庭的痛苦和不易感同身受,同时激发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欲,我开启了自己新的奋斗目标:投身于自闭症儿童运动训练事业中去!以正能量,影响世界,书写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在一边训练一边探索中,对于运动训练对于自闭症的改变逐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图片

一.运动与大脑发育的关系:

在翻阅专业书籍和文献中了解到在儿童成长进程中,大脑发育是极为关键的环节,而运动对儿童大脑的积极作用正逐渐成为康复学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运动绝非仅仅局限于强身健体,更是在儿童大脑的结构塑造与功能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运动训练影响大脑在影像学研究中已得到充分证实。从大脑灰质、白质和海马体的结构变化,到脑区激活模式和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改变,运动全方位地促进了儿童大脑的健康发育。而最新的前沿研究,更是从脑可塑性、个性化运动方案以及运动与大脑微生物组关联等多个维度,为深入理解运动与儿童大脑发育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向。

图片

二.探秘神经元

把大脑比作一座超级城市,神经元是城市里的居民,神经通路是城市道路,这样来理解记忆形成的神经基础就容易多了。

当你第一次品尝巧克力蛋糕,味蕾捕捉到香甜滋味,感觉神经元像城市里的快递员,火速将信号沿着神经通路,送到大脑这座城市的 “信息处理中心”。在这里,神经元之间开始交流。原本不熟悉的神经元们,因为这个美味信号相遇,它们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就像居民之间传递小纸条,互相 “打招呼”,初步建立起联系,这便是记忆的萌芽。

图片

后来你又多次吃到巧克力蛋糕,相同的神经信号反复在神经元间传递。就像城市里同一条道路被频繁使用,道路越来越宽阔、平坦,这条神经通路也在反复刺激下不断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增多、变强,它们之间传递信号越来越顺畅,关于巧克力蛋糕味道的记忆也就被加固,下次再想起这个味道就轻而易举。

随着时间推移,与巧克力蛋糕有关的记忆不断丰富,除了味道,还有蛋糕外观、购买地点等信息。不同的感觉信息通过各自的神经通路进入大脑,和最初味道记忆相关的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神经网络,就像城市里各个区域通过道路相互连通。此时,有关巧克力蛋糕的记忆不再是简单的片段,而是完整存储在这个神经网络中,在任何相关线索出现时,都能从这个网络中提取出记忆

三.神经元:身体 “通信网络” 的关键使者

在人体这个精妙复杂的系统中,神经元充当着信息传递的关键角色。其中,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混合神经元,各自承担独特使命,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与感知交互。

图片

运动神经元,如同身体运动的 “指挥官”,其细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脊髓和脑干。从细胞体延伸出的轴突,像一条条 “指令专线”,一路延伸至肌肉组织。当我们想要完成一个简单动作,比如抬手拿杯子,大脑会发出神经冲动,运动神经元接收后,迅速将信号沿着轴突传递到手臂肌肉。这些神经冲动就像命令,促使肌肉纤维收缩舒张,从而实现抬手动作。

运动神经元对肌肉控制精细而复杂。在进行书写这类精细动作时,手部众多小肌肉群需协同,不同运动神经元精准调节各肌肉收缩顺序和力度;跑步等大肌肉群参与的活动中,运动神经元同样有条不紊地协调腿部、臀部等肌肉,保证动作流畅。一旦运动神经元受损,如渐冻症患者,肌肉因接收不到运动指令,逐渐萎缩无力,导致运动功能严重障碍,身体逐渐失去行动能力。

图片

感觉神经元如同身体的 “侦察兵”,专门负责收集来自身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并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其独特结构包含一个长的树突和较短的轴突,树突像灵敏的 “触角” 分布于全身各处,如皮肤、肌肉、关节以及各种感觉器官。当我们的手触碰到烫的物体,皮肤中的感觉神经元树突末梢会迅速感知热度变化,将这种热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传递到脊髓,再经脊髓上传至大脑,大脑接收信号后,立刻识别出 “烫” 的危险信息,指挥身体做出缩手反应。感觉神经元还负责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多种感觉的传导,眼睛视网膜中的感觉神经元能感知光线变化,转化为神经信号,让我们看见五彩世界;内耳中的感觉神经元能捕捉声音振动,使我们听到美妙音乐或危险警报。

图片

混合神经元兼具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功能,是名副其实的 “多面手”,主要存在于自主神经系统和一些神经节中。在自主神经系统,混合神经元调节人体许多无意识的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等。以消化系统为例,混合神经元一方面接收来自胃肠道内感受器的感觉信息,了解胃肠道蠕动、食物消化状态;另一方面,根据中枢神经系统指令,将运动信号传递给胃肠道平滑肌和腺体,调节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速度,确保消化过程顺利进行。

在神经节中,混合神经元参与神经信号的整合与传导,协调不同神经通路间信息交流。比如在脊神经节,混合神经元既接收来自外周感觉神经元传入的感觉信号,又向周围组织发送运动指令,对肢体运动和感觉反馈进行实时调控,保证身体在复杂环境中的协调适应。

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混合神经元,虽然分工不同,但在人体中紧密协作,构成高效信息网络。从感知外界刺激,到指挥身体做出反应,再到维持内部生理平衡,它们默默工作,保障生命活动正常运转,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础。

四.正常发育儿童的大脑发育历程

图片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幼儿的大脑经历着一场令人惊叹的发育之旅,为其一生的学习、情感和社交发展奠定基础。了解这一过程,不仅能让我们惊叹于生命的奇妙,也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支持幼儿成长。

大脑发育早在胚胎时期就已启动。受孕后短短几周,神经管形成,这是大脑和脊髓的前身。神经元迅速产生,并开始向它们在大脑中各自的位置迁移。到胎儿中期,大脑已经形成了基本结构,包括大脑皮层、小脑和脑干等。这个阶段,神经元之间开始建立初步连接,虽然这些连接还很简单,但却是未来复杂神经网络的雏形。

图片

幼儿出生时,大脑已经具备了大部分神经元,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 突触,还远未完善。在出生后的头两年,大脑迎来发育黄金期。随着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探索,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刺激不断涌入大脑 ,促使神经元之间迅速建立大量突触连接。例如,当婴儿看到妈妈的脸,视觉信号传入大脑,负责视觉处理和情感识别的脑区神经元之间就会形成新突触,加强两者关联。这一时期,幼儿的大脑像一块海绵,对环境刺激高度敏感,学习和适应能力极强。

图片

幼儿三岁后,大脑开始进行 “修剪” 工作。那些很少被使用的突触逐渐消失,而经常被刺激的突触则会得到强化,就像园丁修剪树枝,保留强壮枝干,让树木茁壮成长。这一过程塑造了每个孩子独特的大脑结构,反映其个体经历和学习成果。比如,从小学习音乐的孩子,大脑中与音乐感知、节奏把握相关脑区的突触连接会更密集,神经传导效率更高,使他们在音乐能力上表现突出。

除了突触的变化,髓鞘化也是幼儿大脑发育的重要过程。髓鞘是包裹在神经元轴突外的一层脂肪物质,像电线的绝缘层一样,能大大提高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从幼儿期开始,髓鞘逐渐在不同脑区形成,且持续到青少年时期。例如,负责身体运动控制的脑区髓鞘化较早,所以幼儿在一岁左右就能逐渐学会走路、抓握物品;而与高级认知功能如注意力、决策相关脑区的髓鞘化则较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幼儿早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思维较为直观形象。

图片

幼儿大脑神经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丰富的环境刺激、温暖的亲子互动、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都为幼儿大脑发育提供 “养分”。了解这一过程,能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珍视幼儿成长的每一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助力大脑潜能充分开发 。

   发育正常的儿童在0-2个月龄时在仰卧和俯卧时,听到声音都能扭头。2-4月龄头部控制力提高,被抱着坐时,头能直立数秒。已经出现翻身的意识。4-6月龄俯卧时能抬头90度,可以在俯卧和仰卧和仰卧间切换,可以从一侧翻身到另一侧。6-9月龄可以独坐,并且坐着玩玩具,到8-12月龄就可以独坐10分钟以上。12-15月龄可以独立行走。

五.感知觉对于孩子大脑发育和探索世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通过视觉观察周围世界,能获取大量信息,如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看到不同的动物、植物,能让孩子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对世界的认知。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容易被孩子记住。例如,孩子对色彩鲜艳的图片、动画记忆深刻,在回忆相关知识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些视觉画面,有助于提取信息。视觉能帮助孩子感知物体的空间位置和关系,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搭建积木时,孩子通过视觉判断积木的摆放位置,从而构建出不同的空间结构,发展空间认知能力,这对记忆空间信息和解决空间问题有重要意义。

图片

孩子通过触摸物体,能感受其质地、温度、硬度等特性。触摸毛茸茸的玩具熊,会知道它是柔软的;触摸冰块,能感知到寒冷和坚硬,这种触觉体验使孩子对物体有更全面的认知,丰富记忆内容。触觉体验能在孩子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例如,孩子亲手绘制一幅画,手指接触画笔和纸张的感觉,以及绘画过程中的动作,都与绘画的内容一起被记忆,日后回忆时,触觉记忆会辅助视觉等其他记忆,让孩子更清晰地想起绘画的经历。触觉有助于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和身体动作。婴儿通过触摸自己的手脚,逐渐意识到身体各部分的存在和功能,这种身体认知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记忆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提供了依据。

图片

孩子通过听觉接收语言信息,学习词汇、语法和语言表达。听到父母、老师的讲话,以及故事、儿歌等,能丰富孩子的语言储备,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而语言是认知和记忆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孩子对知识进行编码和存储。孩子能通过听觉辨别不同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鸟鸣声、乐器声等,从而认识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这些声音信息与具体的场景和事件相关联,成为孩子认知记忆的一部分。特定的声音能营造氛围,唤起孩子的记忆。例如,听到一首熟悉的摇篮曲,孩子可能会想起小时候被父母哄睡的温馨场景,这种听觉线索能帮助孩子提取相关的记忆,增强情感记忆的深刻性。

六.从神经元发育探寻自闭症儿童功能缺陷根源

自闭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显著影响着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交流以及行为模式。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从神经元发育角度剖析自闭症儿童的功能缺陷成因,为理解这一复杂病症开辟了新视角。

在大脑发育早期,神经元由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对于自闭症儿童,这一基础过程可能出现偏差。研究发现,部分自闭症患者大脑在胚胎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速率异常,产生过多或过少的神经元。过多神经元可能导致脑区过度连接,而数量不足则会造成关键脑区神经回路构建不完善。例如,大脑中负责社交认知的颞叶和额叶,若神经元数量偏离正常范围,将直接影响孩子对他人表情、眼神的识别与理解,出现社交互动障碍。

图片

神经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类型神经元的过程也至关重要。自闭症儿童体内,特定神经元分化受阻,像抑制性神经元发育不良。抑制性神经元在大脑中起着调节神经活动平衡的作用,其数量或功能异常,会打破大脑兴奋 - 抑制平衡,使得神经信号在传递时紊乱,进而影响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表现为对环境中刺激过度敏感或迟钝,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正常学习与社交。

发育过程中,新生神经元需从产生部位迁移到大脑特定区域,构建复杂神经网络。自闭症儿童常存在神经元迁移异常。一些神经元未能准确抵达目标位置,造成脑区结构紊乱。如大脑皮层的六层结构,若神经元迁移错误,会使各层神经元组成和连接异常。而大脑皮层对高级认知功能至关重要,其结构紊乱会导致自闭症儿童在语言表达、抽象思维等方面出现缺陷,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难以理解隐喻等较复杂的语言形式。

图片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突触的正常发育对大脑功能极为关键。自闭症儿童在突触形成阶段,数量和分布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部分脑区突触过度形成,使得神经信号传导冗余;而有的脑区突触形成不足,造成信息传递中断。比如在社交脑区,突触异常导致孩子难以对社交信号进行有效编码和处理,不理解社交规则,缺乏主动社交意愿。随着大脑发育,无用突触会被修剪,保留高效连接。自闭症儿童的突触修剪过程失调,该修剪的突触未被清除,干扰正常神经回路。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正常儿童会通过修剪优化与学习相关的突触连接,强化记忆;自闭症儿童因突触修剪异常,无法有效筛选整合信息,导致学习新知识困难,行为刻板重复,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自闭症儿童的功能缺陷与神经元发育的多个环节异常紧密相关。从神经元增殖、分化、迁移,到突触的形成与修剪,任何一个步骤的偏差,都可能在大脑发育进程中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自闭症的一系列症状。深入探究这些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自闭症的发病根源,更为开发针对性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带来希望

七.过早过多看电子产品,会对还没有认知的孩子产生诸多危害。

图片

首先是视力发育,孩子的眼睛在婴幼儿时期还在发育中,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屏幕发出的蓝光等有害光线会对视网膜造成伤害,容易引发近视、散光等视力问题。例如,长期盯着电子屏幕,眼睛的睫状肌会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就像一直拉紧的弹簧,久而久之弹性就会下降,导致晶状体变凸,从而引起近视。

其次是大脑发育,孩子的大脑在早期需要丰富的真实世界体验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神经网络的构建。而电子产品提供的是二维的、虚拟的信息,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会减少孩子与真实环境的互动和探索,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比如,孩子原本可以通过触摸、抓握真实物体来发展触觉和手眼协调能力,但如果总是看屏幕,就会错过这些重要的发展机会。

还有对注意力发展的影响,电子产品的内容通常是快速变换的,充满了各种刺激元素,这会使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和保持。孩子习惯了这种快速切换的信息模式后,对于需要耐心和专注的学习任务,如阅读绘本、搭积木等,就会缺乏耐心和专注力,注意力容易分散。

图片

同时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孩子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过早过多看电子产品,孩子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与他人的实时对话和互动,会影响他们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发展。例如,孩子可能会模仿电视里的一些语言,但缺乏真正的语言运用和交流能力,出现语言表达不流畅、词汇量匮乏等问题。

对于孩子情绪和行为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电子产品中的一些内容可能包含暴力、恐怖等不良因素,对于没有认知能力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受到惊吓或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长期接触还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如脾气暴躁、攻击性增强等。此外,过度沉迷电子产品会让孩子减少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影响身体正常发育,也会使孩子变得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

独处对孩子的神经行为及心理既有积极影响,也可能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具体如下:

八.独处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影响

适当独处能让孩子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自己的兴趣、喜好和感受。比如在独处时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孩子能发现自己对某种颜色、形状或材质的偏好,有助于自我认知的发展。

图片

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可以一定程度地激发创造力:独处为孩子提供了自由想象和创造的机会。当孩子独自画画、搭建积木时,没有外界干扰。

还可以适度培养专注力:在独处环境中,孩子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逐渐提高专注力。例如独绘本时,孩子需要专注于文字和图画,理解故事内容,长期坚持能锻炼大脑的注意力系统,使孩子在面对其他任务时也能更专注。

但是无论是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还是自闭症儿童,过度的独处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过度独处的状态,可能会感到孤独和被冷落。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也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交场合中更加退缩,不愿与他人交流。

图片

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过度独处会使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熟悉社交规则和技巧,在与他人相处时可能会表现得笨拙、紧张,影响人际关系。

孩子的认知发展需要丰富的外界刺激和多样化的信息来源。长期独处会使孩子接触到的信息相对单一,缺乏与他人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可能限制思维的拓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九.靶向运动神经训练对自闭症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改善运动能力

自闭症儿童常存在运动协调障碍,如走路姿势异常、跑步不稳、手部精细动作差等。靶向运动神经训练可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大运动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例如通过特定的平衡训练改善行走稳定性,通过手部抓握、捏取等练习提高手部灵活性。

促进社交互动

训练过程通常需要儿童与训练师或其他患者合作与交流,如在小组运动训练中共同完成任务。这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社交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分享注意力和合作,逐渐提高社交能力。

提升认知能力

运动神经训练中的一些任务需要患者理解指令、记住动作顺序和目标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复杂的舞蹈动作训练时,儿童需要记住动作的先后顺序,这对其认知功能是一种锻炼。

调节情绪行为

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助于改善儿童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同时,训练过程中的成就感也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减少重复性刻板行为。

图片

不过,靶向运动神经训练对自闭症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需要长期坚持训练,并结合其他康复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图片

在长期运用靶向运动神经训练的方法提升自闭症能力的过程中,我持之以恒坚守的理念是:不把自闭症儿童当成病人。在平时培训教练和教师团队时反复强调对于自闭症儿童要做到:培养好习惯,形成好能力,塑造好性格。心蓝天,一如她的名字,立足大地,心向蓝天,希望社会各界一起努力,为自闭症儿童打造一片晴空!

图片

编辑:陈璐

责编:王丽

审核:张虎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广告图
ABUIABAEGAAg6sKGrAYotYXXxgMwhAc4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