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燃诗,万人踏歌。8月17日晚,威宁自治县民族文化广场化作一片热情奔涌的海洋,“乌蒙狂欢 贵州·毕节·威宁火把狂欢季”活动迎来最高潮的狂欢盛宴,四海宾朋与威宁各族群众欢聚一堂,以火之名,点燃豪情。
身着盛装的彝家儿女载歌载舞喜迎宾客(彭凯 摄)
自治县委书记胡敬斌,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邓林,自治县政协主席禄炳军等自治县领导参加活动。
文艺演出现场(彭凯 摄)
八方客至,欢歌迎宾启华章。夜幕初临,民族文化广场上已是人潮涌动,笑语喧天。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威宁群众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八方来客。欢快悠扬的迎宾乐曲奏响,现场欢声笑语交织,浓厚的节日气氛迅速弥漫开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满怀期待,与威宁各族群众热情相聚,共同拉开了火把狂欢夜的序幕。
歌伴舞《红旗飘飘》(杜雍 摄)
舞乐生辉,多彩文化竞绽放。文艺演出在万众瞩目中震撼开场,一幅浓缩威宁多元民族风情的瑰丽画卷徐徐展开:原生态舞蹈《撮泰吉》以古拙沉雄的祈福之舞开篇,豪迈的舞步踏响千年彝魂,瞬间将观众带入神秘悠远的民族记忆;《又是一年火把节》歌声嘹亮,唱出火一般的民族热情;大三弦铮铮作响,《阿细跳月》节拍跃动,弦音激昂,舞步奔放,尽显活力与洒脱;歌曲《贵州美》以清越悠扬的旋律,深情礼赞家乡的灵山秀水;歌伴舞《乌蒙山情歌》则如潺潺溪流,以深情的演绎诉说对乌蒙大地的无限眷恋。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舞姿,都汇聚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辉煌篇章,也将现场观众们的热情一次次推向高潮,掌声、欢呼声振聋发聩,大家用火一样的热情呐喊鼓掌,深深地沉醉在浓浓的民族文化氛围中。
原生态舞蹈《撮泰吉》(何欢 摄)
火把燃情,千年传承耀高原。当文艺演出的余韵还在心间回荡,庄严肃穆的祭火取火仪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彝族毕摩的主持下,古老的《取火经》吟诵声起,低沉而深邃,仿佛穿越时空,连接着彝家对火图腾的敬畏与崇拜,传递着对自然的感恩与对幸福生活的祈愿。
祭火取火仪式(赵庆能 摄)
万众瞩目时刻降临,盛装的彝家火把手点燃火把,刹那间,象征光明与希望的火焰熊熊燃起。与此同时,在广场中央非遗表演火壶震撼登场。通体炽红的火壶,在表演者手中急速旋转、飞舞升腾,瞬间散落万千璀璨的火星,如同“火树银花”当空怒放。漫天金雨倾泻而下,映照着人们惊叹的脸庞,寄托着驱疾避祸、佑护安宁的美好祈愿。而在广场四周,早已按捺不住激情的人群,手持火把,从四面八方汇聚成一条条璀璨耀眼的“火龙”,蜿蜒游动,最终融入篝火的万丈光芒之中。火光冲天,映亮夜空,也点燃了现场数万颗沸腾的心。
非遗火壶表演(彭凯 摄)
万人同心,火舞欢歌颂团结。这一刻,民族文化广场彻底成为欢乐的海洋。熊熊篝火与满天繁星争辉,悦动的《乌蒙欢歌》响彻云霄。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与威宁各族群众,不分彼此,不论长幼,心手相连,围绕着炽热的篝火,踏着同一节拍尽情舞动、跳跃,奏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最澎湃的乐章。炽热的火光映红了一张张如索玛花般盛开的笑脸,歌声、笑声、欢呼声汇成海,将高原夜晚的激情彻底点燃、释放。
活动现场人山人海(何欢 摄)
“特意从黑龙江到贵州旅游,来体验威宁的民族风情,从迎宾的热情到精彩的演出,再到万人围着火堆跳舞的壮观,每一个环节都让人震撼,感受到了真正的民族大团结!”远道而来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游客尤润达兴奋地分享。威宁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家委表示:“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探索实践以融铸魂,提质增效,‘五融五力’夯实基础、深化内涵,拓展载体,‘七个样板’统筹推进的民族团结发展模式,聚焦文、体、旅融合发展和多民族大团结主题,通过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民族团结体育赛事等载体,有形有感有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节日节庆活动成为文旅深度融合、展现团结进步的亮丽名片。”
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彭凯 摄)
威宁融媒对活动进行直播,吸引二十多万网友在线观看,“阳光威宁·浪漫草海”的无限魅力随网络星火传遍四方。
群众围绕篝火狂欢(何欢 摄)
今夜的火光,不仅照亮了威宁的夜空,更点燃了这片土地面向未来的蓬勃生机。随着“乌蒙狂欢 贵州·毕节·威宁火把狂欢季”活动的精彩延续,威宁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诚邀四海宾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共同见证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携手书写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火把狂欢夜现场(岳刚 摄)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彝学研究会总顾问禄智明,原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省彝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黄平,原毕节地区人大工委主任禄绍康,毕节市原副市长李玉平等老领导,以及贵州省彝学会、毕节市彝学会相关领导,部分市、县退休老同志观看了此次火把节文艺演出活动。
编辑:王娟
责编:王丽
审核:张虎